开云电竞:西南地區兩批朱鹮野化放飛有的“戀家”有的適應能力強

  公司动态     |      2025-10-10 04:51

  “054號又回來了。”近日,剛完成第二批16隻朱鹮的野化放飛,沐川朱鹮繁育中心(下稱繁育中心)工作人員吳永中站在山頭,拿著望遠鏡,觀測放飛情況。一隻粉紅色大鳥停留在繁育籠舍上,通過其腳上編號,吳永中告訴記者,那是第一批放飛的朱鹮。

  今年5月22日,12隻朱鹮在沐川縣濕地公園回歸大自然,完成西南地區首批朱鹮野化放飛。時隔4個月,在繁育中心野化訓練基地,沐川實施了第二批共16隻朱鹮野化放飛,標志著四川省朱鹮野外種群重建工作穩步推進。

  开云电竞官方网站 kaiyun网站

  第一批放飛的朱鹮生活得怎麼樣?持續的野化放飛工作如何進行?記者走進繁育中心,了解朱鹮回歸自然背后的故事。

  放飛的朱鹮把“新家”安在了何處?答案藏在朱鹮身上的“小書包”裡。“它們是衛星跟蹤器,非常輕,對朱鹮的正常活動幾乎沒有影響。”吳永中介紹,“衛星跟蹤器能每小時傳回一次位置信息,頂部裝有微型太陽能板,能確保長期電力供應,讓我們可以持續掌握朱鹮的動向。”。

  監測團隊每天都會不定時查看飛行軌跡。“坐標點分布得越散亂、活動路徑越復雜,反而越讓人安心。”吳永中解釋,“這代表它們生存狀態活躍,正在積極探索新環境、努力覓食。如果某個信號長時間在一個小范圍不動,我們就會緊張,擔心它是否受傷或生病了。”!

  除了遠程監測,實地巡查同樣不可或缺。每隔兩天,繁育中心就會派專業人員根據定位信息,前往朱鹮可能棲息的地點進行觀察,不僅要遠距離觀察它們的毛色是否光亮、體態是否矯健、飛行姿態是否有力,還會仔細查看它們的糞便,以判斷其健康狀況。同時,評估棲息地的生態環境,特別是食物鏈的完整性,確保有足夠的水生生物供朱鹮捕食。

  經過4個月的持續監測,首批放飛的朱鹮大多數表現出較強的“戀家”情結。它們的活動范圍主要在繁育中心周邊1—5公裡區域內,最遠的也未超過10公裡,生存狀況整體良好。工作人員展示的定位分布圖顯示,大多數朱鹮以繁育中心為“大本營”,白天飛往周邊的稻田、溪流和濕地覓食,傍晚則飛回繁育中心附近高大的樹木上夜棲。

  為了輔助這些“戀家”的朱鹮平穩過渡,繁育中心在位於大籠網外的田地挖了一塊水塘,作為朱鹮的野外補給點。工作人員會不定期地往水塘裡投放泥鰍等食物,為在附近活動的朱鹮提供食物保障。

  記者了解到,第二批放飛的16隻朱鹮,年齡在2—4歲之間,雌雄各半,均經過嚴格篩選和長時間的針對性野化訓練,體格健壯,發育良好。

  首批朱鹮的成功放飛,為優化訓練方法提供了經驗植物粉。記者在訓練基地看到,大籠網內,環境模擬得更加精細。4個水池根據深淺模擬水田、沙石田、深水池三類功能水域,並栽種菖蒲、水芙蓉等植物。“泥鰍會躲避在植物根系底下,增加鳥兒覓食的難度,能最大限度還原野外覓食環境。此外,栽種植物還有淨水效果。”吳永中說。

  談及第二批放飛的朱鹮,吳永中信心十足:“這批朱鹮和首批放飛的朱鹮是同期於去年9月進入訓練基地的。當首批朱鹮飛走后,它們在這裡又接受了4個月的訓練。”訓練期間,它們需要自己在水池中搜尋泥鰍,在模擬自然環境的草坪裡發現大麥虫,自主覓食能力得到進一步錘煉。“更重要的是,通過觀察對比,我們發現這批朱鹮的飛行能力顯著提升,飛行圈數、持續時間和耐力等方面都表現得更好,對潛在危險的警覺性和規避意識也更高。”。

  隨著野化放飛工作穩步推進,人工繁育計劃也同步進行優化調整。在大籠網側面的隔離網舍中,十幾隻今年人工孵化成功的朱鹮幼鳥正茁壯成長。沐川縣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主任劉川介紹:“今年我們的繁育工作重點從追求孵化數量轉向了優先保障個體質量。這些幼鳥的父母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體質最健康、遺傳基因最優的個體,使得后代的生命力更加頑強,先天就更接近野外生存的要求。”!

  選擇在9月放飛,也經過了科學考量。此時水生生物資源相對豐沛,能為初入野外的朱鹮提供豐富的天然食物補給。不過,即將到來的冬季也帶來更多挑戰。劉川表示,本地基本沒有冬水田,朱鹮在寒冷季節只能在未封凍的菜地和小河溝覓食。“我們將加大監測頻率,密切留意朱鹮冬季的活動軌跡和身體狀況,並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人工投喂泥鰍的地點、頻率和數量,幫助它們度過寒冬。”?

开云电竞:西南地區兩批朱鹮野化放飛有的“戀家”有的適應能力強(图1)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开云电竞 开云电竞官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